成語一字千金意思與造句

一字千金這句成語是來自於古代時,戰國時代的大商人呂不韋對他召集們下食客共同撰寫的《呂氏春秋》提出 修改一字就送黃金千兩,卻沒有人敢更動任何一個字的歷史故事,現在我們常把一字千金這句成語拿來形容一個人所說的話非常有價值或是文學作品極其珍貴,不過也有人拿這句成語來反諷某人不願意開口說話,惜字如金。

成語出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成語故事

我們在《成語奇貨可居意思與造句》這一篇內容裡介紹了呂不韋是如何在趙國發現了嬴異人並協助他重回到秦國,最後登上了王位成為秦莊襄王的故事,秦莊襄王登基之後,就立即提拔呂不韋成為秦國的丞相。

看似風光的呂不韋為其實並 不是如此光鮮亮麗,因為他等於是空降部隊,在朝廷上難以服眾,後來呂不韋就在想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召集門下3000食客共同想法,就有食客提出了孫武有孫子兵法,而孔子有春秋這些著述,讓他們名流千古,也讓眾人了解他們的實力,所以建議呂不韋能夠寫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書籍,呂不韋就開始與門下食客一起撰寫了《呂氏春秋》這本書,然後將成書貼在咸陽城的城門上公告出去,只要有人能修改呂氏春秋裡面的任何一個字,就懸賞黃金千兩,當然以呂不韋在當時的政治與社會地位,根本沒有人 改更動任何一個字,這就是一次千金這句成語的由來典故。

成語造句
  • 老師花了十年的文學作品終於成書 可說是一字千金。
  • 這本書雖然放在書房數十年,卻仍舊是一字千金的寶典。
  • 因為文學家若能寫出去有一字千金價值的書籍就成功了。
  • 台灣的教育要我們謙虛,所以很少有人敢說自己的作品一字千金。
延伸閱讀
分享於 2015-09-02 - 更新於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