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口若懸河意思與造句

口若懸河這句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似乎永不停歇,也不會詞窮,滔滔不絕得說個沒完沒了,口若懸河最早的意思是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所寫的《世說新語》其中記載的太尉對郭象的形容,太尉認為郭象這個人在議論事情的時候,總是說話說個不停,就像山上宣洩而下的瀑布水,總是流 不停歇,這句成語一直流傳至今。

口若懸河形容一個人可以是稱讚,也可以是 諷刺,如果是稱讚一個人口若懸河,表示這個人說話不會詞窮,但如果是風是一個人口若懸河,那就比較糟糕了,因為代表這個人廢話連篇,當然一句好的成語,我們不要隨便拿來批評別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成語造句
  • 他每次開會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可是都提不出一個好的方案。
  • 老師上課口若懸河,底下的學生卻睡成一片,這樣怎麼學得到知識?
  • 這個社會上總是有人沉默寡言,也有人口若懸河。
  • 媽媽提醒我在社會上要多聽少說,千萬不可以口若懸河。
分享於 201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