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成語典故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為采邑(也就是領地)在周,爵為上公,所以歷史上人們就以周公稱,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周公輔佐周武王、周成王至周公攝政一連串的歷史都在在展現出周公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與協助君王統領國家大業的能力,而周公對於賢才是極為讚賞,唯恐失去天下賢才,吃飯的時候,經常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到了三國時代,曹操初期只是個小人物,透過各種合作關係逐漸拓展自己的勢力,最後成為三國鼎立的槽魏,曹操跟三國時期的另外兩位王者劉備與孫權同樣是求賢若渴,對於賢能之人更是想盡辦法收入旗下,曹操就在自己的著作《短歌行》中,利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一句話來描述自己的心境,也勉勵自己能夠像周公那樣注重尋找賢能之人,將天下之才都納為己用,以協助自己一統天下。
成語造句
- 老闆決定今年要提高公司的福利,以創造「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效。
- 這位企業家展先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氣度,難怪事業能夠宏圖發展。
-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一種伯樂尋找千里馬的概念。
- 做事業要懂得用人與廣納賢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思維在周朝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