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要吃什麼補冬

立冬是24節氣中冬天的開始,有開始、起始的意思,指的就是冬季,立冬之後,氣溫開始下降,所以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在立冬這天進補的習慣,稱之為補冬,目的是為了增強身體的能量,用來抵禦即將而來的寒冷冬天,立冬的時間大約落在每年的11月7日至11月8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225度,在中國歷史上,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同屬四個重要節氣,立冬之後隨之而來的寒冷氣候,讓人們需要為身體做好準備而先進行補冬,這樣的習慣在古代特別重要,因為古代物資缺乏的時候,平時要吃飽都很困難,更不要想吃得多麼營養,如果不先補冬,身體沒有先補充足夠的營養,實在會是個很難熬的冬天。

立冬其實也有冬藏的意思,古代務農時期,辛苦一整年,在立冬之前必須做好冬藏的工作,可以用儲存好的食物準備度過寒冷的冬天,到了隔年春天才能開始新的耕作,所以立冬也有大地休養生息的意味,在立冬過後的寒冷冬天,萬物都需要休息,雖然人類不需要冬眠,但也同樣需要在立冬當天吃些的有營養的食物來進補。

立冬要吃什麼補冬

人類不像其他會冬眠的動物,在冬天來臨之時只要睡個覺就能度過寒冬,不管天氣多麼寒冷,就算下著大雪,人類在冬天還是一樣會有正常的作息,睡覺、清醒,就連動物都會替冬眠先做好進食的準備,人們當然也必須在立冬的時候多吃一些食物來補冬,所謂的補冬就是透過各種營養的食物來替身體做好抵禦冬天的準備,先補一補讓身體比較強壯些,整個中華民族幅員廣大,由北至南不一定都是在立東當天進入冬天的氣候,尤其是北方在立冬之前可能就已經很寒冷,南方在立冬當天甚至有可能會出太陽,所以立冬當天吃的食物南北可能大不同,不過總而言之,在立冬當天或前後,準備的補冬食物有幾樣是非常類似的,以台灣的立冬補冬食物來說,常見的有燒酒雞、藥燉排骨、人蔘雞、當歸鴨、麻油雞,還有絕對不可缺少的薑母鴨以及羊肉爐,甜品的部分如四神湯、四物湯、桂圓紅棗湯、十全大補湯都是台灣人在立冬時經常吃的補冬食物。

補冬不要補過頭


雖然說立冬當天補冬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種飲食文化與習慣,不過現在健康觀念逐漸抬頭,我們台灣人的平日飲食也不再像古代這麼缺乏,其實平時可能就已經吃得足夠營養了,所以在立冬當天吃這些補冬食物應該是點到即可,不應該大量猛吃,以免造成身體過大的負擔,尤其是現在仍有許多文明病,例如太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各種心血管疾病,如果吃這些補冬食物如麻油雞、燒酒雞,同時吃進了太多的油脂成份與肉類蛋白質,對身體也是一種負擔,補冬的食物通常比較油膩,熱湯居多,應該以有吃有補到就夠了,就算在冬天,人們還是可以隨實在有需要的時候吃一些營養的食物,不一定要在補冬當天一次吃到撐,畢竟現代人要吃營養的食物相對容易許多,在冬天更應該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延伸閱讀
分享於 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