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 QE 是什麼

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英文為 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 QE,量化寬鬆這種貨幣政策通常會在傳統貨幣政策無法有效控制利率的情況下被採用,簡單來說呢,量化寬鬆就是中央銀行利用購買政府債或企業債券的方式,向市場注入資金,等於是把商業銀行所持有的部份債券如國債或房貸債券轉變為可高速流通的貨幣資產,讓銀行願意貸款給有需要的人,藉以維持利率在低點,目的是要刺激經濟。

其實量化寬鬆可以拆開為"量化"與"寬鬆"這兩個部份來看,首先量化指的是"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鬆則代表"減低銀行貨幣壓力",簡單的來說,就是透過印鈔票的方式來增加市場現金量,這種方式可以用來短期刺激經濟,但也不是沒有後遺症,持續大量印鈔票會造成貨幣的貶值,進而導致通貨膨脹,長期來看,採用量化寬鬆經濟策略的國家,如果沒有在經濟一被刺激有好轉,馬上接續讓經濟持續發展,就有可能因為量化寬鬆導至的通貨膨脹影響到整體經濟發展,採用量化寬鬆是一步險棋,沒有足夠經濟規模的國家通常不會採用。

日本與美國都有實施過量化寬鬆政策,日本早在 2001 年就曾經實施過一段時間,當時日本實施量化寬鬆的目的是要對抗日本國內通貨緊縮的問題,還記得當時媒體大肆報導,讓人覺得日本經濟面臨大的考驗吧!?

在 2008 年的時候,全球經融海嘯一爆發,換美國開始推出量化寬鬆的 QE 政策,實際實施的時間是 2009年3月開始,持續到2010年3月的這段時間,稱為 QE1,當時美國實施的 QE1 金額規模約有1.725兆美元,是一個相當可觀且龐大的金額,這些前主要拿來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美國國債以及機構證券,藉此刺激債券的價值降低,讓銀行獲得更多的現金,有人表示這樣的做法其實也在避免當時次級房貸所帶來的衝擊。

美國在 2010年11月底至2011年6月實施了 QE2、2012年9月開始實施 QE3,隨著美國的景氣回升,美國聯準會終於決定在 2014年1月開始實施 QE3 退場,逐月減少購債規模。

除了日本與美國之外,英國與歐元區也都實施過量化寬鬆政策。
分享於 2015-02-03